行业资讯
首页首页> 建筑资讯 > 行业资讯

中国钢结构协会召开“高强度钢材钢结构基础理论、设计方法、标准编制和工程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

发布时间:2024-06-25


2024619日,中国钢结构协会组织召开“高强度钢材钢结构基础理论、设计方法、标准编制和工程应用”科技成果评价视频会。该成果由清华大学、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中建钢构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建筑(南洋)发展有限公司、汉尔姆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中建三局集团北京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

  评价会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周绪红教授为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徐建教授级高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曾滨教授级高工为副组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娄宇教授级高工,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范重教授级高工,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诚博远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王立军教授级高工,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王翠坤研究员为成员。会议由协会秘书长李庆伟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聂建国教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郁银泉教授级高工,清华大学石永久教授、施刚教授,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结构总工程师余海群,同济大学王彦博教授,中建钢构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振明,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宝冶钢构总经理唐兵传,北京科技大学刘晓刚教授等项目主要完成人参加会议。 

  会上,清华大学施刚教授代表项目组,汇报了项目研究背景、关键创新技术及成果应用等内容。评价专家们审阅了技术资料,经质询和讨论,认为项目组对高强度钢材钢结构的基础理论和设计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以下创新性成果: 

  1. 提出了高强度钢材抗力分项系数、强度设计值和基于微观机理的断裂模型参量,建立了高效标定的全过程循环加载弹塑性本构模型。 

  2. 构建了高强度钢材截面残余应力统一分布模型,建立了轴压、受弯、压弯构件的稳定性设计基础理论,提出了焊缝连接、螺栓连接和梁柱节点的完整设计方法和计算公式。 

  3. 提出了高强度钢材框架结构体系的性能系数计算公式、最小性能系数取值和节点转动能力需求,建立了高强度钢材框架抗震性能化设计方法。 

  该项目依托研究成果,发表学术论文143篇(含SCIEI收录102篇),出版中英文学术专著3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2项;主编标准规范20部(含国家、行业标准12部)。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100余项国内外钢结构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评价委员会认为该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由深圳市恒中天远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官网整理发布,如部分内容、图片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人员进行修改或者删除处理。
  • 公司:深圳市恒中天远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手机:18002578641 座机:0755-83056825
  • 邮箱:83056995@163.com 站长qq:584698137(交换友链)
  •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红岭北路3001号满京华盈科大厦9楼

© Copyright 2023 恒中天远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071873号